【工作交流】哈尔滨学院-凝神聚智谋发展 戮力同心促就业
2023-03-22 点击次数:2212
哈尔滨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稳就业决策部署,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和“城市大学贡献城市,地方大学贡献地方”的发展方略,以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服务龙江为己任,全面实施就业新举措,建立强化“全员参与,思想保证到位、全过程培养,专业引领到位、全方位服务,就业质量到位”的“三全三到位”机制,有效推动学校就业事业发展。
全员参与,健全体系,确保思想保证到位。一是认真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学校将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严格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和“四到位”要求。建立“智慧职涯体验中心”,使学生充分体验求职、应聘、履岗全过程,实现校园与社会的零距离对接。每年投入就业经费超过年度学费收入的1%,并设立50万元就业工作专项绩效考核经费,用于激励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二是全面落实就业工作包保责任制。学校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员抓、抓全员”的工作格局,压实校、院、系、班四级岗位就业责任,按照“一岗双责”要求,确保逐级分担责任,促进“学院动起来、教师活起来、学生就业能力强起来”。目前已全面形成了“全员关心就业、全员参与就业”的良好格局。三是筑牢二级学院“一院一策”就业特色。学校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就业工作理念,务实创新,精准施策。各二级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创新构建符合自身的“一院一策”做法,例如,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校企协同制”、文法学院的“精准对接制”、体育学院的“师徒制”、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实习就业一体制”等等特色做法已然形成并深入推广。
全过程培养,专业引领,确保学生能力提升到位。一是将思政教育贯穿学生就业全过程。不断健全“就业思政”和“职业生涯”工作体系,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渗透就业理念上的重要作用,将就业育人元素纳入授课体系,尤其是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理念,同时将职业选择与国家战略需要、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二是将教育教学改革贯穿学生就业全过程。2022年出台了《哈尔滨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管理办法》等文件,将学生就业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紧密融合,努力避免结构性就业困难。根据社会用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招生计划、教学内容,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最终提升毕业生的竞争能力。三是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学生就业全过程。与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等百余家知名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拓展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技能。利用学校体验中心建设“仿真场景”,有效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努力实现“教、学、做”的和谐统一。
全方位服务,确保毕业生就业质量到位。一是整合职业生涯教育师资,打造专业化指导团队。学校充分调动校友、社会等多方力量,组建了一支40余人的由职业生涯专职教师、辅导员、专业教师、外聘专家融为一体的优质师资队伍,分阶段、长链条、全覆盖为学生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精准化就业指导。二是聚焦思想工作法宝,用心用情共筑“同心愿”。学校号召每一名包保教师争做“有温度、有感情的包保人”,尤其是对于家庭困难、身体残疾、学业困难的重点学生群体,全力做好帮扶工作;注重与家长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做到学校就业服务精准、学生就业目标明确、家长就业形势认识到位,从而开启家校联动促就业模式,努力共筑就业同心愿。三是注重市场性岗位收集,深挖就业岗位增量。2022年,学校连续召开网络双选会近100场,入场招聘企业近1万家,提供就业岗位近20万个;利用国家24365就业平台、省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就业信息网等,共享高校招聘资源并挑选优质企业向毕业生持续推送,助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四是加强留省留哈就业攻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瞄准省内重点企业,通过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广泛开拓省内就业渠道。大力宣传“龙江人才振兴60条”,哈尔滨“人才新政30条”等政策,加强毕业生留省、留哈就业引导,点燃学生积极投身于龙江振兴的热情,为龙江、哈市经济建设增添新活力。
哈尔滨学院靠着愚公移山的执着,永不言败的信念,近年来学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步提升。下一步,哈尔滨学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和2023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次调度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就业工作,为建设“六个龙江”,打造“七大都市”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