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团教师经验分享(五)
2024-12-03 点击次数:8085
指导教师简介

李新野,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处劳动教育与职业发展教研室教师,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成长赛道高教组银奖选手指导教师,“大庆油田杯”第11届黑龙江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作为一名指导教师,我全程陪伴学生从校赛走到国赛,深刻体会到这不仅是一场帮助学生规划未来职业路径的赛事,更是一次陪伴学生深入挖掘人生意义、传承古今智慧的思想之旅。
一、以古为鉴,启迪智慧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我对此深有体会。职业规划如同行军打仗前的战略部署,一个清晰、合理的规划是学生迈向理想职业的第一步。
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他为刘备制定的战略规划堪称古代职业规划的典范(将谋士视为一种职业)。从“隆中对”中我们学到,规划要基于对自身实力和外部环境的精准分析。在职业规划大赛中,引导学生剖析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就如同诸葛亮审视刘备“集团”的优势与劣势。同时,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恰似洞察天下大势。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明白,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未来的职业“战场”上抢占先机。
二、立足当下,深度洞察
在指导初期,我发现许多学生就像在迷雾中航行的船只,对自身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引导他们深入认识自己,就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盏明灯,为他们拨开迷雾。
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人物访谈,帮助他们了解目标岗位的日常工作内容、晋升路径和所需技能。这些第一手资料就像航海中的灯塔信号,帮助学生校准自己的职业规划之舵,避免盲目跟风或选择不适合自己的职业。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桃花源”。例如,一位原本做文旅创业的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引领下,一步步分析后,发现自己更加适合做文化传承者,于是,确定新的职业目标。这种转变并非易事,需要学生有勇气打破常规,更需要指导老师的耐心启发和专业引导。
随着劳动形态的改变,新兴职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专业技能,还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就像古代君子需具备“六艺”,如今的职场人还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做到全面发展。指导教师要陪伴学生共同打造出实现目标的“技能装备”,增加实现职业目标的可能性。
三、展望未来,意义深远
职业规划大赛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了比赛本身。学生们通过大赛学会在动态中评估与调整规划方案,懂得在变化中迎接机遇与挑战,保持灵活和坚韧。这种伴随大赛生长出来的生涯灵活度和韧性将伴随他们一生,无论是面对新兴行业的崛起、传统行业的变革,还是生活中的起伏,我相信他们都可以从容应对。而最可贵的是,我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愿意把个人的职业理想与祖国的发展需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相信,当个人成长的溪流汇集到国家命运的滔滔大江之中,一个人的前途自会更为通达,成功之路也必定愈发宽广。
于我而言,这段指导经历是一段交织着挑战与惊喜、责任与成就的宝贵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我与学生们一同汲取前人的智慧,立足当下的挑战,展望未来的辉煌。
(以上观点仅代表指导教师个人观点,不针对任何人与第三方,欢迎指正)
 我是学生
我是学生 我是学校
我是学校 我是单位
我是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