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就业创业信息网!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海报

2022-04-08 11:12 来源: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点击次数:1836


普通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公







一、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主要优惠政策

1. 对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按规定给予学费补偿 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2. 结合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推进 在基层特别是街道(乡镇)、社区(村购买一批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 优先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3. 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机关招录高校毕业生可适当放宽学历专业等条件降低开考比例可设置一定数量 的职位面向具有本市县户籍或在本市县长期生活的高校毕业生

4. 艰苦边远地区县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可适当放宽年龄学历专业等条件可以拿出一定数 量岗位面向本县本市或者周边县市户籍人员(或者生源招聘;  乡镇事业单位招聘本科以上高校毕业 县级事业单位招聘硕士以上高校毕业生  以及招聘行业岗位脱贫攻坚急需紧缺专业高校毕业生 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面试、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可以根据应聘人员报名专业分布等情况适 当降低开考比例或不设开考比例划定成绩合格线

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5. 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应届毕业生实行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 贷款代偿本专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 12000 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 16000 本科高职(专 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的年限分别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应学 制计算每年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总额的三分之一三年代偿完毕

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吸引和鼓励本地所属高校毕业生面向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学费补 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办法

基层就业户口档案政策

7. 落实省会及以下城市放开对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的规定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可根据需要自愿迁移户 口。人事档案按规定转至就业地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所属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或有关单位 的组织人事部门

中央基层就业项目简介

8. 近年来 中央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引导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 主要包括“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中央基层就业项目优惠政策

9. 公务员招录优惠  每年拿出公务员考录计划的一定比例  专门用于定向招录服务期满且考核称职(合格 的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也可报考其他职位

10. 事业单位招聘优惠:各省(区、市)县乡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拿出一定数量或 比例的岗位 对“三支一扶”等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专项招聘 并增加工作实绩在考察中的权重 聘用后可以不再约定试用期  省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  对“三支一扶”等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人员 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

11. 考学升学优惠  服务期满后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 10  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高职(专科 学生可免试入读成人本科

12. 国家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政策参加中央基层就业项目的毕业生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享受相应的 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13. 服务期满自主创业的可享受税收优惠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等有关政策

14. 参加基层服务项目前无工作经历的人员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后 2 年内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考录(招聘)、 各类企业吸纳就业自主创业落户升学等方面可同等享受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相关政策

15. 各基层就业项目服务年限计算工龄服务期满到企业就业的按照规定转接社会保险关系






              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

 


普通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政策公




税收优惠政策

1. 持人社部门核发《就业创业证》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创办个体工商户的  可按规定在 3 年内以每 户每年 12000 元为限额(最高可上浮 20%具体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 况确定)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 得税

2. 对高校毕业生创办小微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小微企业普惠性税费政策创办个体工商户的对其年应 纳税所得额不超过 100 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

3. 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可在创业地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最高贷款额度为 20 对符合条件的个人 合伙创业的 可根据合伙创业人数适当提高贷款额度 最高不超过总额的 10% 10 万元及以下贷款 获得设区的市级以上荣誉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者免除反担保要求对高校毕业生设立的符合条件的小微企 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 300 万元财政按规定给予贴息

4. 创业担保贷款申请程序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应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申请资格审核,通过资格审核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向当地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运营管理机构和经办银 行提交担保和贷款申请符合相关担保和贷款条件的与经办银行签订创业担保贷款合同

资金扶持政策

5. 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毕业 2 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  3 年内免收管理类 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6. 求职创业补贴:对在毕业学年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原建档立 卡贫困家庭和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残疾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 补贴

7. 一次性创业补贴: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注册之 日起正常运营 1 年以上的离校 2 年内高校毕业生试点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

8. 享受培训补贴:对大学生在毕业年度内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工商登记政策

9. 简化注册登记手续:创办企业,只需填写“一张表格”,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登记部门 直接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多证合一”

户籍政策

10. 取消落户限制:高校毕业生可在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 ( 直辖市有关规定执行 )

创业服务政策

11. 免费创业服务可免费获得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的创业指导服务

12. 技术创新服务各地区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以及科研仪器设施等科技创新资源可以面向大学 生开放共享提供低价优质的专业服务

13. 创业场地服务:鼓励各类孵化器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开放一定比例的免费孵化空间政府投资开发 的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应安排 30% 左右的场地免费提供给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地方可对高校毕业生 到孵化器创业给予租金补贴

14. 创业保障政策加大对创业失败大学生的扶持力度按规定提供就业服务就业援助和社会救助毕业 后创业的大学生可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

学籍管理政策

15. 折算学分:各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自 主创业等情况折算成学分

16. 弹性学制 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建立并实行灵活的学习制度 可放宽学生修业年限 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

 


通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政策公告




优先征集政策

1. 大学生入伍优先报名应征优先体检政考优先审批定兵优先安排使用 大学生参加体检开辟绿色通道 高校新生应当在户籍所在地参加应征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在校生可在学校所在地参加应征也可在入学 前户籍所在地参加应征

2. 报名网址:全国征兵网 https://www.gfbzb.gov.cn/

3. 报名时间

上半年 男兵上年 12 1 日至当年 2 10

女兵当年 1 1 日至当年 2 10

下半年 男兵上年 12 1 日至当年 8 10

女兵当年 7 1 日至当年 8 10

学费资助及优待政策

4. 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学费减免,本专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 12000 研究生每人每年最 高不超过 16000

5. 入伍大学生按规定享受优待政策,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由批准入伍地发放其家庭享受军属待遇

升学优惠政策

6. 设立“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每年专门面向退役大学生士兵招生约 8000 并向“双 一流”建设高校倾斜

7. 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免试(指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8. 在完成本科学业后 3 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 10 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9. 高职(专科)学生应征入伍,退役后在完成高职(专科学业的前提下可免试入读普通本科或根据 意愿入读成人本科 2022 年专升本招生起执行

复学政策

10. 高校学生(含高校新生服役期间按国家有关规定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  退役后 2 年内允许复学或入学

11. 经学校同意大学生士兵退役后复学可转入本校其他专业学习

12. 退役复学后免修军事技能等课程可直接获得学分

在部队选拔培养政策

13. 符合条件的取得全日制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含毕业学年入伍服役期间取得的)  ,入伍 1 半以上可选拔为提干对象

14. 参加全军统一考试,录取到有关军队院校学习

15. 优先选取士官

16. 参加保送入学对象选拔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

退役后技能培训政策

17. 面向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实施学历证书 +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和学分银行制度 建立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机制按规定享受培训资助

退役后就业服务政策

18. 退役后一年内,凭用人单位录(用手续可办理就业报到手续户档随迁

19. 退役高校毕业生士兵可参加户籍所在地省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原毕业高校就业招聘会享受就业信息 重点推荐就业指导等就业服务

20. 乡镇补充干部基层专职武装干部配备时注重从退役大学生士兵中招录在军队服役 5 年(含以上 的高校毕业生士兵可以报考面向服役基层项目人员定向考录的职位

21. 教育部在“24365 校园招聘服务”活动中开辟退役大学生士兵岗位专区畅通求职就业渠道




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动员征集局               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公告




岗位信息服务

1. 教育部会同社会招聘服务机构推出“24365 校园招聘服务”举办各类区域性行业性联盟 性专场招聘会高校毕业生可用学信账号登录“国家 24365 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https:// www.ncss.cn/或微信搜索关注“国家 24365 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ncssfwh 公众号并 绑定学信账号  获取求职意向登记岗位一键搜索职位精准推荐在线求职应聘等一站式服务

2. 各地各高校不定期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高校毕业生可以通过各地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及 其网站,获取信息服务

就业指导服务

3. 教育部推出“互联网 + 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通过新华网央视频学习强国中国教育电视 台等平台围绕就业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教育求职择业指导行业发展趋势等主题帮助毕 业生答疑解惑毕业生可通过“24365 就业资讯”(ncssweb公众号获取课程直播信息 通过“国 24365 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https://www.ncss.cn/ )学职平台版块回看课程。

4. 组织开展“宏志助航计划”教育部推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网络平台提供就业指导 和职业技能类网络课程,帮助大学生拓展职业视野了解行业发展和岗位要求提高职业技能和 就业竞争力,  学生可通过“国家 24365 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https://www.ncss.cn/宏志 助航版块进入。符合条件的在校生还可在高校报名参加线下培训

5. 各地各高校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指导活动,提升毕业生求职就业能力毕业生可以在各地各高校的 就业指导部门获取指导服务也可通过“国家 24365 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ncssfwh公众 号访问“我的辅导员”与辅导员关联获取辅导员帮助指导

签约及去向登记服务

6. 教育部推出“全国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与毕业去向登记平台”(以下简称“网签平台”  毕业 生和用人单位可根据高校的要求,选择在线签约和去向登记。平台可通过“国家 24365 大学生 就业服务平台”( https://www.ncss.cn/ 网上签约 / 去向登记版块进入

7. 毕业生可使用平台完成线上签约 / 解约、线下签约 / 登记就业协议信息等具体操作方式 可咨询本校就业部门。

8. 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在网签平台上传就业协议,经学校(院系审核通过后完成去向登记 其他去向的毕业生通过平台选择毕业去向类型 按照具体要求填写相关去向信息 上传证明材料 经学校(院系审核通过后完成去向登记

查询反馈服务

9. 教育部提供毕业生就业去向查询反馈服务每年 6 -9 应届毕业生可以登录学信网在“学 信档案”中查看本人毕业去向并可在线反馈信息是否准确如信息不准确可备注说明具体情 况,由毕业生所在高校根据反馈情况及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