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构化面试的内涵与外延
      相对于传统经验型面试而言,结构化面试是运用特定问题、根据所制定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严格遵循特定程序,通过测评人员与应试者进行语言交流,对应试者进行评价的标准化过程。结构化面试采用规范统计方法对面试结果进行计分,将按分数高低对面试合格考生进行排序。
从流程上看,结构化面试分为设计、试题、实施、评价、结果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是事先规定好的,而需要求职者参与的只是实施环节。以公务员面试为例,考生要经历以下环节:面试→通知→资格审核→现场报到→面试→候考→现场抽签→考生入场→面试→答题→考生退场→公布结果,每个环节流程都是固定的,例如到了答题环节,主考官只能按照既定程序宣读注意事项、题目和结束语,不会出现其他的提问。结构化面试的测评主要用于测查考生各种能力,结构化面试测评的主要要素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计划、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求职动机与职位匹配性;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举止仪表等。部分单位还会在这些要素基础上,再加入一些与职位相关的技能测试内容,考官根据题目中所反映的测评要素给考生打分,要素得分相加,最后形成考生面试总分。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含义
(一)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所谓无领导讨论就是没有事先指定由谁来组织或领导的一种讨论,而领导者是在讨论中逐渐产生的,因此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指由 6—8 人组成一个临时小组,在不事先指定主持人的情况下,给定一个具有针对性的题目来诱发小组自由讨论,并最终形成一致意见,面试官则在旁边观察和记录整个讨论过程,从而筛选出理想人选。因为具备效率高、考查范围广等优势,无领导小组讨论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企业招聘中也越来越受到青睐。一般可以把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流程概括“1+6+1”,即准备阶段、面试阶段(分组→入场→开场→自我陈述→自由讨论→总结陈词)、附加阶段。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流程
      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即面试场地、时间等。
      第二个阶段是面试阶段,共有 6 个环节。
      1. 分组环节。到达面试地点后,企业会将同一个或相近岗位应聘者进行随机分组,每个小组6—8 人,由抽签决定每个人的编号。
      2. 入场环节。应聘者入场需按照企业规定顺序入场,按编号就坐,不允许携带任何资料。面试现场的座位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传统经典的测试形式,应聘者单独在一个房间,都围坐一个圆桌旁,面试官则坐在由单向玻璃隔断的旁边房间观察面试过程,单向玻璃的功能就是应聘者看不到面试官,而面试官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应聘者;二是专业测试形式,应聘者与面试官在同一个房间,应聘者按照座次围坐在一个桌子边,面试官则分散坐在应聘者外围进行观察;三是实用测试形式,这也是校招较常用的方式,即应聘者围成一个弧形,面试官则坐在弧形对面,可以非常直观地观看整个讨论流程,当然这种面试方式也会给应聘者更大的压力。
      3. 开场环节。入场坐定后可以看到每个座位上会有提前放好的题目和要求,这时面试官会先宣读指导语,就是面试题目和面试规则,宣读完后会给出 5 分钟时间让应聘者阅读题目,在本阶段里应聘者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调整心态,读懂题目,充分了解题干背景,读懂题目信息,明确问题关键点;二是快速思考,确定关键词,列出答题提纲,明确观点,逻辑清晰。
      4. 自我陈述环节。5 分钟审题之后,面试官会要求应聘者随机进行 1 至 3 分钟自我介绍和自我观点陈述,这是在团队中建立的第一印象,对之后的讨论环节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此环节中有两点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是自我介绍要精简,并且突出自身特点和优势,陈述时要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表达流畅;二是要注意掌控好时间,切不可超时。
      5. 自由讨论环节。这个环节也是整个无领导小组讨论最核心的环节,要求应聘者对指定的问题展开自由讨论,讨论时间一般在 30 至 40 分钟之间,在此期间应聘者如何发言、发言的顺序和次数都由小组自行决定,面试官则会详细记录每个人的有效发言次数,平均每人发言时间应在 5分钟左右,自由讨论环节往往会自觉地产生 4 种角色:领导者(Leader)、计时者(Timer)、建议者(Advisor)和总结者(Summarizer)。Leader需要搭建出小组讨论框架、指明方向,组织大家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讨论,并有序推进问题的解决;Timer 则根据时间把控讨论进度并推进,需要做好时间管理、引导队员简明扼要表述观点、把握讨论进度;Advisor 需要具备逆向思维,当讨论难以进行时,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进行破局,或是在讨论出现分歧时,缓和气氛,协调解决好矛盾和冲突;Summarizer 则需要记录每个组员的发言要点、归纳总结,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观点并进行陈述。这些角色在团队中承担不同的作用,每个角色各司其职,有效配合。自由讨论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即便性格内向也一定要去主动发言,发言时不可长篇大论,阐述观点即可;二是要学会倾听,不能为了表现自己而去打断别人的发言,或者轻易去否定别人的观点;三是要有团队意识,虽然同为应聘者,但小组讨论需要团结协作才能达成一致意见;四是要控制好个人情绪,在他人提出反对意见时应做到友好协商。
      6. 总结陈词环节。自由讨论后小组需推荐一个人对题目答案和讨论过程进行 2 至 3 分钟总结汇报,有时面试官也会给时间让其他人进行适当补充发言,如果你还有更深入或者新颖的观点,不妨抓住这个机会提出来,可能还会获得一定的加分。第三个阶段是附加阶段,附加阶段是指在总结陈词阶段之后增加的一个提问环节,问题非常灵活,当然也很难回答,但并非所有企业都会有附加阶段,例如可能会要求应试者对小组或者个人的表现作出评价,或者让你选出表现最佳和最差的成员,以此来考查应聘者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三)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类型和面试技巧
      无领导小组讨论题型分为开放式题型、两难问题、多项选择性问题、操作性问题、资源争夺问题、材料分析类题型等。
      1. 开放式题型。开放式题型是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题目通常是开放式的,问题表述简洁限定少,没有标准答案。主要考查应聘者思考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全面性,对提出的问题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可以说是见仁见智,这类问题不易出现纠纷,但需注重团队合作与配合。
      2. 两难题型。两难题型是让应聘者在两种互有利弊的答案中选择其一,应聘者无论选择哪个答案都不会错,但观点一定要具有说服力,主要考察应聘者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说服力。需注意这类题型两个备选答案不能其中一个比另一个更具有明显选择性优势,两个备选答案一定要具有对等性。应聘者能否脱颖而出,更多需要的是自身高超的掌控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执行力等“硬功夫”,明确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种题型易引发讨论,可使应聘者在模拟情境中展现出自己更加真实的能力。
      3. 多项选择性题型。多项选择性题型要求应聘者在多种备选答案中,选择其中几种有效的,或排序备选答案的重要性,并在规定时间内讨论达成一致意见。主要考查应聘者分析问题实质、抓住问题本质方面的能力。这类题型复杂性较高,需要应聘者进行大量的思考,并熟记他人的答案并迅速作出分析,对应聘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条理性与大局观提出较高的要求。
      4. 操作性题型。操作性题型是给应聘者提供特定的材料、工具或者道具,通过相互配合,设计出考官指定的物品。主要考查应聘者的合作能力、主动性以及在某项实际任务和操作中所充当的角色。这类问题对应聘者操作行为的考察要多一些,情境模拟程度相对较高,但对言语能力方面的考查较少。
      5. 资源争夺性题型。资源争夺性题型适用于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让处于同等地位的应聘者就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并提前指定角色。主要考查应聘者分析问题能力、概括和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反应的灵敏性和发言的积极性等。应聘者只有常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才能从容应对此类题型,首先,注意把“局内人”和“局外人”结合起来。其次,全局意识与问题解决意识相结合,要具有大局观。在保证资源抢夺的同时,需要保证团队的利益,但也不能随便打断别人,显得攻击性过分强,毕竟在职场,团队的协作很重要。如讨论过于激烈,要适时作出让步,保证小组利益,顺利完成任务。
      6. 材料分析类题型。材料分析类题型是根据材料和信息设定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应聘者进行充分讨论,这类问题就是要你审好题,快速分析总结,快速利用逻辑思维进行归纳,作出判断,对于应聘者提炼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我是学生
我是学生 我是单位
我是单位 我是管理员
我是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