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提升地方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2024-05-06 13:37 来源: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点击次数:1339

在就业的大潮中,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作为毕业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就业具有专业性、时代性、广泛性的特点。然而随着高校的扩招、艺术类学生自身的特点、艺术类人才市场饱和等特点,地方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则尤为显著。因此,各方需要抓紧时机积极行动,且需要全社会、政府、高校、家庭多方联动、多措并举。作为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从而实现地方院校艺术类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

(一)个人层面

1. 拒绝慢就业,树立正确就业观从个人层面而言,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拒绝慢就业,是内在要求。并且,当前的市场人才供需失衡,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经济压力较小,大学生大多存在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与自身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艺术类大学生也不例外。面对这种现象,国家、社会、高校、教师、家庭均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改变观念,积极适应市场需要,选择多种就业形式。近年来,国家积极鼓励学生服兵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自我的价值,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同时,大学生创业也是国家政府以及社会特别关注的课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中指出: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并提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系列政策措施。因此,作为大学生需要抓紧时机,及时了解就业动态,将就业价值观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树立就业的理想预期,塑造良好的就业心态,同时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等软实力的培养。

2.提高就业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首先,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是就业人格,因此要实时关注社会变化,提升环境适应能力、社交能力、沟通等能力。其次,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兼容度,培养自身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最后,良好的职业形象才能更容易得到组织机构的认可,保持外在形象和表现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至关重要。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即较高的政治素质、事业心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文化素质,即要有广博的知识贮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即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决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正确的自我意识、坚强的意志品质、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谐相处的交往能力以及健康的体魄等。就业的本质,即是社会对求职者素质的认可,具备相关的素质是大学生能够就业的重要条件。作为一名艺术类大学生,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必须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以及岗位适应力,以适应当前的就业压力。专业素质的提升是艺术类大学生专业教育的核心,也是毕业生岗位胜任力的核心环节,艺术类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最大的不同是他们的艺术素质。因此,着力提升艺术的欣赏、表现、创造能力,就是艺术类大学生从低到高需要着力培养的艺术能力。

3.就业法律知识

毕业生需要了解必要的就业法律知识,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一般主要通过签订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等形式产生法律关系,因此毕业生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大学毕业生具有法律赋予的相关权利,因此要足够的了解相关法律,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家庭层面

毕业生就业不仅是学校与学生个人的事情,更需要家人的积极配合,家庭是孩子成长最大的后盾,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长对于职业态度、职业评价、职业决策以及就业行动,对孩子的职业行为都会深刻的影响孩子的职业选择。作为当代大学生家长,基本受过一定的教育,同时对于当前的就业状况、就业政策都有一定了解。因此,作为家长需要加强参与就业的自主意识,对孩子进行就业教育,对孩子的就业提供正向的引导。大学生家长就应当提升自身的就业教育能力,增强就业教育意识,及时掌握就业动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配合学校,形成家校联动机制,达到社会、学校、家庭之间的共识才能真正提升就业教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