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人单位:
您好!
衷心感谢广大用人单位长期以来对牡丹江师范学院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对我校学子的青睐和厚爱!牡丹江师范学院秋季学期校园招聘活动将于八月下旬开始,诚邀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用人单位来我校选聘优秀毕业生,欢迎洽谈校地、校企人才合作。现将招聘具体事宜告知如下:
招聘形式
一、宣讲会
1、线上宣讲会:2024年8月15日起,用人单位可在“牡丹江师范学院就业信息网”(https://mdjnu.jysd.com/)登录或注册,预约8月19日以后的线上宣讲会,通过审核后即可举办。
2、线下宣讲会:2024年8月19日起,用人单位可在“牡丹江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网”(https://mdjnu.jysd.com/)登录或注册,预约8月26日以后的线下宣讲会。通过审核后,用人单位可根据审核确定的时间、地点等相关事宜举办线下宣讲会。工作日内全天接待,具体时间场次如下:
上午8:20-9:40 10:00-11:20
下午13:50-15:10 15:30-16:50
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
二、招聘会
1、线上招聘会:我校不定期举办移动端网络招聘会,届时将通过学校网站和“牡丹江师范学院就业工作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发布邀请函诚邀各用人单位报名参会。
2、线下招聘会:我校拟于11月下旬召开春季大型校园招聘会,届时意向参会的用人单位可通过我校发布的春季校园招聘会公告中报名方式报名参加。
申请方式
线上申请
用人单位可登录“牡丹江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预约校园招聘活动,登录网址:http://mdjnu.jysd.com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在平台上提供相关信息资料(操作流程见附件1)。用人单位应提前3天在就业信息网进行注册并提交预约申请。

电话申请
用人单位可根据招聘需求与我校各二级学院辅导员联系,直接到各学院开展招聘活动,招聘地点由各学院自行安排(辅导员联系方式详见《牡丹江师范学院2025届毕业生生源信息表》);也可与学校就业部门进行联系,洽谈招聘事宜。联系人:刘老师,联系电话:0453-6512509。
就业协议签约流程
按照《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应用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毕业去向登记和网上签约系统的通知》要求,我校自2023届毕业生起实行全面网签,不再发放纸质版《就业协议书》。请用人单位入驻牡丹江师范学院就业创业信息网(入驻流程见附件2)与毕业生线上办理相关签约手续。
一、用人单位发起签约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发起网签邀约,需先登录“牡丹江师范学院就业创业信息网"(/school/index?mark=mdjnu)页面,点击“我是单位”,如用人单位没有账号应点击注册,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登录页面点击注册。

牡丹江师范学院就业创业信息网
经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学校审核后,用人单位登录平台,在学校页面选择“就业服务”模块,点击“签约发送”,根据提示找到拟签约毕业生信息,向拟签约毕业生发起网签协议邀请。毕业生应约后,自动生成网签电子协议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可自行打印具有唯一编号的就业协议书(正反面打印,一式四份),经由毕业生所在学院盖章后,一份用人单位留存,一份毕业生留存,两份交由毕业生辅导员备案。
二、毕业生发起签约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签约意向后,需登录“牡丹江师范学院就业创业信息网”(/school/index?mark=mdjnu)页面,点击“我是学生”,进入“线下签约”模块并填写协议相关内容,填写完整预览无误后,可以生成电子就业协议书,打印具有唯一编号的协议书(正反面打印,一式四份),经用人单位盖章后由学生本人签字,送交二级学院审核盖章后将协议书图片传至就业创业信息网。纸质版协议书一份用人单位留存,一份毕业生留存,两份交由毕业生辅导员备案。
注意事项
一、进入学校招聘的用人单位,需通过“平安牡师院”微信公众号中的“服务师生”“访客申请”提交信息后进入。
二、通过电话预约入校的用人单位,请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
三、用人单位需将招聘工作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招聘简章等材料留存至学校招生就业处备案。
牡丹江师范学院简介
教书育人,薪火长传。牡丹江师范学院是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始建于1958年,历经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北安师范专科学校、宁安师范专科学校和牡丹江师范学院四个发展阶段。37年的农村办学历史,66年的艰辛办学历程,牡丹江师范学院秉承了东北抗联“不畏艰辛,勇赴国难,敢于担当”的传统,铸就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励志图新”的“大荒地”精神。学校扎根边疆、服务龙江、贴近乡村,跨越一甲子的春华秋实,发展成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规模最大、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强,师范底色鲜明,应用特色突出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培养了大批具有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健康身心、专门知识、扎根边疆的基础教育教师和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
基础扎实,积淀深厚。学校占地面积68.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86万平方米,现有资产总值10.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4亿元;建有智慧教室33间、高清电子多媒体教室169间、实验室493间,2.2万平方米教师教育实训大楼建设内部装修进入收尾阶段;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185.13万册,电子资源225万册,数据库27种。
专业合理,师资优良。现有教职工1243人,具有高级职称48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32人,副高级职称356人,具有硕博学位977人,其中博士181人,硕士796人,目前在读博士65人,享政府特殊津贴3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现有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二级学科37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5个,涵盖18个领域,学科专业覆盖教育学、工学、理学等10个门类。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近1.9万人。
党建引领,加速提升。推出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五化工程”,承办黑龙江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论坛;雪原英魂获批省级党建品牌,培育了“六个三”“铁系先锋”“大小牵小手 党建润童心”等22项党建品牌;现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省级样板党支部建设项目1个、省级党建示范点1个。
特色鲜明,成绩斐然。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成效显著,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特色建设专业1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一流课程9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重点学科2个、特色学科2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教学团队3个、一流课程49门、精品课程14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工程学科1个、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内涵强校,成果丰硕。学校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高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国家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抗联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黑龙江分中心,黑龙江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省东北抗联研究学术交流基地、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中国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研究培训基地,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省高等学校渤海文化研究人文基地,省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省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
向北开放,深化交流。与俄罗斯4所高校新建友好合作关系,引进5名外籍院士,组建中俄国际 “功能材料”物理联合实验室、“中俄乡村教育研究”国际合作团队,举办国际学生中华诗词大赛、乡村教育暨教师教育研究国际学术交流会等系列活动,与俄罗斯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合作申报法学和经济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合作举办“1+1”翻译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国际友好合作院校52所,与国外30余所高校实现学分互认。
励精图治,载誉前行。近年来,荣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黑龙江省文明校园标兵”“黑龙江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黑龙江省五四红旗团委”“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