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管理与服务平台!

求职心路历程——中建三局北京公司 市政专业2262班 张兰昊

2025-10-17 10:32 来源: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点击次数:21

站在从校园迈向职场的关键节点,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的求职心路历程。在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从迷茫到坚定的蜕变,在探索中挖掘出自身的兴趣与优势,也在实践中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未来努力的方向。接下来,我将从自身的求职心路历程出发,分享我的求职经验,希望能对大家的生活或求职带来一些帮助。

我向往的工作,是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旅程。比起重复机械的事务,我更渴望在多元任务中突破自我;相较于固定的工作场所,我更期待能在不同城市、不同地点留下足迹。正是这份对灵活工作模式的追求,让我注意到了市政工程这个行业,在选择专业前,看到建筑工人们对城市破损道路进行修补、对桥梁进行养护,以及对路边绿化进行修整,这些种种都在我在心底悄然种下了成为城市建设者的种子。

报考时,其实我对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了解并不多。进入大学后,通过系统学习,我逐渐明白了市政工程具体是做什么的、其意义何在。在老师们的悉心讲解和教导下,我对这份职业的工作内容、就业环境都有了深入理解,就我自身而言,性格比较外向,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我觉得年轻人就应该有一股冲劲。我的优势在于为人坦诚性格乐观大方,但同时也存在劣势,我不太擅长与老师、领导沟通交流,这也在求职过程中给我带来了一些阻碍。在校期间,我原本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但通过学习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两门课程,我掌握了规划未来职业发展的方法。我结合自身特点,逐步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并制定了详细的职业规划。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各类实训,努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与老师和同学们的密切合作,我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弥补了自身在交流上的不足。

在实训期间,我积极参与各类实训,努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记得第一次接触道路施工测量,书本上的计算公式在实际操作中变得复杂起来,仪器的调试也总出问题。我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白天在学院里进行测量实训,晚上回宿舍研究操作手册,终于掌握了要领。通过与老师和同学们的密切合作,我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弥补了自身在交流上的不足。制作小组作业时,我主动承担沟通协调的角色,倾听大家的想法,整合不同观点,不仅顺利完成了任务,还收获了同学们的信任,也弥补了自身在交流上的不足。

临近毕业,校招季的到来让校园里弥漫着紧张又期待的氛围,当身边的同学还在为未来踌躇时,我已早早意识到,一份优质的简历就是叩开职场大门的第一块砖,趁着课业还不算太繁重,我立刻行动起来。先是找到经验丰富的专业课老师,向他请教简历制作的要点,老师拿出往届学长学姐的优秀范例,耐心地为我们拆解,从简洁清晰的排版,到如何用数据量化成果,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回到宿舍后,我仍不满足,又在网上搜索各类求职网站的简历攻略,观看专业人士分享的制作教程,遇到拿不准的地方,就反复对比不同行业的简历模板,研究其中的差异,经过不断修改、打磨,当精炼的求职简历,满满当当排列着校园学习经历、考取的专业证书、优异的期末成绩单等成果时,打印机缓缓吐出成品,指尖拂过那些用加粗字体标注的亮点——带领小组以优异成绩完成各项实训任务及小组作业、考取1+x职业技能等级中级证书、连续两年获得学院奖学金,每一行文字都在诉说着我的成长。这份简历或许没有华丽的设计,但字字句句都是我大学时光的凝练,远超预期,更承载着我迈向职场的底气。

在求职的漫长征程中,专业群里老师推送的企业招聘信息,成了我接触招聘的一道窗口。每次看到群里弹出新消息,我都会立刻点开,仔细研读企业简介与岗位要求。对照着岗位关键词,反复修改简历内容,确认格式无误后,才郑重地将精心撰写的邮件发送至指定邮箱。发送成功后,我总会忍不住一遍遍刷新邮箱,发送成功后,我总会反复打开保存的企业招聘文档,逐字核对岗位要求与邮件内容是否匹配,生怕遗漏某个关键信息。又将简历PDF来回翻阅,确认简历细节没有差错,甚至对着手机备忘录里整理的企业背景资料逐条分析,再次琢磨自己想要的工作是不是我投递的这个岗位,以及背景及资源能否满足我对未来的规划。在漫长的等待里,这种近乎“强迫症”的复盘成了常态,每一次细节确认,都是对未知结果的忐忑期待与自我宽慰,这份期待与忐忑交织的心情,伴随了无数个等待的日夜。

记得那天中午,当专业群弹出中建三局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的招聘通知时,我的心跳骤然加快。这家在建筑行业如雷贯耳的国企,向来是建筑专业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公司,通知下午3点半在合堂教室开展宣讲并收集意向简历,我匆匆扒完午饭,特意提前两个半小时便赶往合堂教室,攥着精心修改的简历往合堂教室赶,鞋底与路面摩擦的沙沙声里,我还在反复纠结:提前两小时到场,究竟是准备充分,还是太过心急?会不会傻坐在空教室里尴尬等待?直到推开教室门的瞬间,凝滞的空气裹挟着细碎的交谈声扑面而来,十七八张专注的面孔齐刷刷望向门口,那些早到的同学或低头核对材料,或小声交流经验,恍然惊觉,在这场通往理想工作的赛道上,从来没有“太早”的抵达,只有更拼的对手,目光扫过教室,前排正中的空位赫然在目,我与朋友对视一眼,快步走向那里坐下。指尖摩挲着简历边角,望着陆续涌入的同学,心里既忐忑又笃定,本次一同竞聘的同学们或许很优秀,但这个离面试官最近的位置,也能为自己争取多一分露脸的机会,毕竟,能进入这家实力强劲的国企,每一次展现自己的可能,都值得全力以赴。

提交简历后,不出意外我精心准备的简历,为我获得了一次线上面试的机会。收到通知时,看到面试时间被安排在两天后,等待的每分每秒都在加剧内心的焦灼,我反复告诉自己要稳住心态,将收藏的面试攻略翻来覆去研读,对着摄像头模拟回答问题,甚至把公司官网的发展历程、经典项目资料都整理成笔记,生怕遗漏任何细节,终于等到面试时刻,面对屏幕那头的考官,我深吸一口气,让自己迅速进入状态,当被问及为何选择我们公司时,我真诚说道,自从踏入建筑行业那天起,贵公司在行业内的标杆地位与卓越成就,就深深印在我的职业规划里,交谈对岗位的理解时,我结合课程所学与实习经历,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认知与向往,随着问题不断抛出,无论是对行业趋势的见解,还是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我都从容应答,当面试官询问是否能接受长期异地工作时,我目光坚定地回答,选择市政工程专业时,我就做好了扎根一线、四海为家的准备,艰苦的环境反而能更快锤炼专业能力,我相信自己完全能够适应,看着面试官频频点头,我知道,那些日夜准备的汗水,终于浇灌出了希望的花朵。

进入中建三局实习后,我如愿获得安全管理岗位。原以为这个岗位只要做好日常安全检查就行,真正上手才发现远没有那么简单。第一天跟着老安全员巡查工地,他一眼就发现脚手架的连墙件数量不足,而我却完全没看出问题。他语重心长地说,安全无小事,一个小疏忽就可能酿成大祸,这句话让我铭记于心,也让我真正意识到,原以为简单的工地巡查,竟藏着这么多专业门道,更让我对安全员这个岗位的严谨与细致,有了全新的理解,为了尽快适应工作,我每天跟着老安全员学习,把他指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都记在小本子上,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厚着脸皮向同事们请教,有一次,在检查塔吊作业安全时,塔吊指挥信号工对我的检查不太配合,认为我是新人什么都不懂,我没有和他争执,而是耐心地列出了一条条规范,还结合以往的事故案例说明潜在风险,最终他理解了我的工作,也按照要求进行了整改,并说小瞧你了!刚来没一个月就懂这么多,大学生的学习速度就是快,我笑着摆摆手,没说什么,只有自己知道,所谓的学习速度快,不过是把别人休息的时间,都铺成了通往理想的路,利用休息时间学习专业知识,这才是我快速进步的秘诀。

回顾这段求职和实习的经历,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首先,尽早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很重要,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实践等方式,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其次在求职过程中,要充分准备,展现真实的自己不怯场,关键是要让面试官看到你积极的态度;最后,进入职场后,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勤奋的态度,多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希望我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学弟学妹们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绽放光彩!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教师点评

                           ——市政专业 田东军

该生聚焦市政工程核心领域,精准锚定安全管理岗位,目标明确,准备充分简历围绕工程安全规范、现场安全管理等核心能力展开,清晰展现出职业规划与主动学习能力成功匹配中建三局对复合型安全管理人才的需求。入职中建三局后,承担安全管理工作,严谨务实,责任意识强,现场管控扎实,多方面体现“预防为主、科学处置”的职业素养。将“智慧工地”理念与三局安全管理系统结合开发“可视化安全交底”模块安全培训效率大幅提升主动学习安全法规,考取“安全员”证书,安全竞赛第一名,展现出跨专业知识整合与持续学习的潜力。注重跨部门协作,牵头组织三方协调会,问题闭环,展现出良好的沟通协调与团队管理潜力。

此案例典型反映市政专业学生从“理论认知”到“实践落地”的成长路径,其求职阶段的“行业热点结合法”与工作中的“技术优化思维”具有普适借鉴价值。建议在校生强化数字化工具应用,关注“城市更新”“智慧市政”等前沿领域,在实践中培养“智慧+技术+管理”的复合能力,以适应行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