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即将接近尾声,三年来,我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并收获了辛勤耕耘的累累硕果。这三年的学习、生活是一段多彩而充实的旅程,它不仅涵盖专业学习,还包括社交活动、个人成长和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为我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今,我已经顺利完成岗位实习并找到心仪的工作,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回顾这段求职历程,它不仅充满挑战与机遇,更是一场自我成长与蜕变的见证。在此,我愿意分享我的经历,希望能为同样处在求职迷茫期的学弟学妹们带来一些启示。
大二初始,身边的同学已经开始为求职做准备,我也深刻意识到,仅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实训课程,包括工程图纸的识读、工程量的提取、螺纹的加工与连接、热熔连接及工程预算等,在多次实践中,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锻炼了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经历成为我简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我在面试中更加自信。
临近毕业,校招季的到来让校园里弥漫着紧张又期待的氛围,深夜的台灯下,简历上的每一个字都被我反复打磨,鼠标在招聘网站的页面间来回穿梭,却总觉得填不满心里的忐忑,像是在迷雾中不停摸索,又像是一名怀揣理想的战士,却不知战场的入口在哪里。与许多同学一样,海投简历,但回应寥寥。经过反思,我决定调整策略,不再盲目追求大企业,而是选择那些与我的专业技能和兴趣更加契合的中小企业。通过仔细研究每个企业的背景和职位要求,我精心准备了多份有针对性的简历,突出自己在相关项目中的具体成果和贡献。这一改变,让我的面试机会明显增加。
记得那天,当班级群中弹出黑龙江安泰电力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招聘通知时,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参加了校园宣讲会,因为这个公司虽然与所学专业相关,但并不是特别对口。宣讲过程中我也没有仔细听讲,还是在漫无目的看着其他招聘信息,演讲结束后我还是投递了一份简历。提交简历后,大约过了两天突然就通知我要进行一次线上面试。收到通知时,我的内心依然开心不起来,但我还是精心的做了准备,认真的查阅了公司的相关资料,对公司有了全面的了解。因为毕竟这是一次机会,即使不成功,也是一次经验积累。等到面试时,面对屏幕那头的考官,我深吸一口气,让自己迅速进入状态,当被问及“为何选择我们公司时”,我真诚说道,拥有电力工程监理甲级资质,是国家电网国企,曾获多项优质工程奖项,如2022年国网优质工程奖,彰显其在电力监理领域的卓越实力。公司凭借甲级资质,承接众多大型电力项目,监理质量获行业高度认可,为电力工程建设保驾护航,助力电网稳定运行。当面试官询问是否能接受长期异地工作时,我坚定的回答,既然提交了简历,我就做好了扎根现场、四海为家的准备,我相信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最终我收到了公司的录用通知。
进入安泰监理实习后,我如愿获得监理员岗位。初次进入现场时安全帽扣在头上时总有些晃荡,可胸口揣着的紧张与期待,却比任何时候都滚烫。作为电力监理行业的“新鲜人”,我像块海绵般扎进施工现场,在师父的带领下,笨拙却坚定地触摸着这份职业的温度与重量。原以为这个岗位只要做好日常监督旁站就行,真正上手才发现远没有那么简单。第一天跟着监理工程师巡查现场,他一眼就发现跨越架搭设数量不足,而我却完全没看出问题。他语重心长地说,安全无小事,一个小疏忽就可能酿成大祸,这句话让我铭记于心,也让我真正意识到,原以为简单的现场检查,竟藏着这么多专业门道,更让我对监理员这个岗位的严谨与细致,有了全新的理解。为了尽快适应工作,我每天跟着监理工程师学习,把他指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都记在小本子上,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厚着脸皮向同事们请教,有一次,在巡视导地线展放时,吊车司机对我的检查不太配合,认为我是新人什么都不懂,我没有和他争执,而是耐心地列出了一条条输变电工程规范,还结合以往的事故案例说明潜在风险,最终他理解了我的工作,也按照要求进行了整改。所谓的学习速度快,不过是把别人休息的时间,都铺成了通往理想的路,利用休息时间学习专业知识,这才是我快速进步的秘诀。
第一次踏入变电站,钢筋水泥的冷硬气息扑面而来,轰鸣的机械声里,我攥着图纸的手都在发抖。师父指着错综复杂的电气设备,讲解主变安装的规范,我慌忙记录,却总把“相序”和“间距”混淆。跟着巡检时,我连安全帽下的汗水顺着脖颈往下淌都顾不上擦,眼睛死死盯着施工人员的操作——螺栓是否按力矩拧紧?接地扁钢的焊接长度够不够?那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现实中化作了无数需要较真的细节。
最难忘的是那次跟着排查电缆敷设隐患。我猫着腰钻进闷热的电缆沟,手机电筒的光束里,飞扬的尘土让我直打喷嚏。师父手把手教我测量电缆弯曲半径,提醒我注意防火隔板的封堵。当我发现一处电缆标识牌缺失,兴奋地向师父汇报时,他却指着相邻的电缆夹层说:“再去看看支架间距,规范要求误差不能超过5毫米。”那一刻我才明白,监理人的眼睛,要像尺规般精准。
办公室里,整理监理日志、核对报验资料成了我的“必修课”。面对施工单位送来的报验单,我总要把规范翻来覆去对照好几遍,生怕放过任何疑点。有次审核钢筋检测报告,小数点后两位的数值差异让我反复核算,最后确认无误时,师父笑着说:“这股较真劲儿,才是监理人的魂。”
在这个满是“老师傅”的团队里,我常因经验不足闹笑话。但每一次被指出问题,每一回熬夜补学规范,都让我更理解“监理”二字的分量。看着竣工后的变电站亮起指示灯,远处输电线路在夕阳下拉长影子,我忽然懂得:我们守住的不仅是工程质量,更是万家灯火背后的安心。
这段实习时光,是我职业生涯的启蒙课。那些沾着油污的工装、磨破边的规范手册,还有师父那句“干监理,眼里容不得沙子”,都在告诉我: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守护电力安全的初心,早已在一次次较真中生根发芽。
如果你问我监理这行苦不苦?苦,38度高温下混凝土旁站八小时,工装能拧出水;凌晨三点被电话叫醒处理打灰车堵路,眼皮粘着砂砾;看着同学在甲方单位西装革履,自己永远灰头土脸。但如果你问值不值?我会带你去看我监理的第一条线路——直流线路已完成感应电压,感应电流,绝缘电阻,核相,直流电阻测试项目,结果正常。就是我们写给城市的情书。
回顾这段岗位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但每一次的挑战与成长都让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在此,我愿将求职和职场初期的感悟总结成心得与建议,希望能为学弟学妹们在就业路上点亮一盏明灯。
首先职场是课堂的延伸,更是自我的重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堂知识是基础,但实际工作往往需要灵活运用。课本知识是解决问题的“脚手架”,但具体方案需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适应力是核心竞争力:职场环境复杂多变,无论是团队协作节奏、工作强度,还是突发任务的处理,都需要极强的适应能力。保持开放心态,主动请教、快速调整,才能站稳脚跟。细节决定专业度:职场中,一个错别字、一次迟到的会议、一份格式混乱的报告,都可能影响他人对你的评价。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注重细节的习惯,是赢得信任的第一步。
其次,职场初期,成长比“完美”更重要。要主动学习,不怕“露怯”:初入职场难免遇到知识盲区,但“不懂就问”不是弱点,而是进步的契机。记录问题清单,定期复盘,逐步填补能力缺口。建立“工作节奏感”:学会优先级管理,用工具(如待办清单、时间分块)提升效率。分清紧急任务与长期目标,避免陷入琐碎事务而忽略核心职责。沟通是“隐形技能”:及时反馈进度,主动汇报成果,避免“闷头做事”。与同事协作时,清晰表达需求,学会倾听意见,减少误解与内耗。
最后,有一些的诚恳建议与鼓励。提前规划,但别设限:制定职业方向,但保持探索弹性。我的实习岗位与专业相关,不是十分对口,却意外发现了更匹配的兴趣领域;把实习当“试错机会”:早期试错成本低,通过实践验证职业偏好,比盲目坚持理论选择更有价值。心态比技能更易被低估:求职中的挫折、职场中的压力,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保持自信,允许自己犯错,每一次调整都是向目标靠近。持续投资自己:利用碎片时间学习行业动态,参与培训或考证。职场竞争不仅是当下能力的比拼,更是长期积累的沉淀。
学弟学妹们,就业之路或许充满未知,但请相信:每一次面试的紧张、每一个加班的夜晚,都在为你的未来铺路。勇敢尝试,真诚以待,职场不是终点,而是你们绽放光芒的新起点。愿你们带着校园的朝气与职场的智慧,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教师点评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教研室 王全福
该毕业生在求职中展现出清晰的目标规划与策略性,通过总结前期投递简历未果的原因,不断调整自己的应聘策略,能结合企业岗位需求进行差异化简历制作,有针对性地投递简历,精心做好面试准备工作,最终应聘成功。进入企业后,通过岗位实习环节持续积累行业认知及工作经验,勇于吃苦、敢于挑战、勤于学习、善于总结,职业能力全面形成,快速适应了监理员岗位工作,并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而被单位录用为正式员工。
该案例呈现出“动态调整-精准匹配-韧性成长”的典型职业发展路径,对于求职学生的借鉴意义在于:要培养自己的逆向复盘能力和岗位需求解构能力,建立求职PDCA循环,达成求职成功目标。
 我是学生
我是学生 我是单位
我是单位 我是管理员
我是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