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优秀选手风采展示 ———张梦瑶

2025-06-10 点击次数:3883

张梦瑶,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成长赛道高教组铜奖。

职业规划目标是:专注于寒区农业的智慧农业水利工程师。

风采展示

image.png 

 image.png

生涯故事

以智慧水脉滋养黑土粮仓,借科技之力守护寒土北疆。感恩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让我明晰职业方向,更给予我讲述 “水利”梦想破土、发芽、成长历程的机会。

儿时记忆里,灌区是永不褪色的画卷。河口汹涌的江水经大坝驯服后,缓缓流入阡陌纵横的农渠,密如血管的灌溉网络,滋养着广袤农田。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一颗“水利梦”的种子悄然埋下。直到看到三江平原三万亩良田水土修复的报道,我才真正意识到,水利事业必须与智慧农业深度融合。总书记考察黑龙江时提出“加快推进智慧农业水利建设”,更坚定了我成为寒区智慧农业水利工程师的职业理想。

在北大荒农垦等12家农业龙头企业调研时,我发现传统漫灌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在水投集团实习期间,通过调试灌区智能灌溉系统,亲眼见证三维灌区模型如何依据田间传感器数据精准调控,深刻感受到智慧水利的科技魅力。与23位资深农田水利工程师的深度交流,让我明确了职业方向——打造具备智能决策能力的“会思考”农业水利系统。

专业能力是职业发展的根基。我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荣获 2023-2024年度国家奖学金,并多次获评社会实践奖学金与 “五好学生”。在团队协作方面,我担任“智润乡泽”科创团队负责人,带领成员深入3省24村开展调研,累计志愿实践超500小时,团队创新成果斩获7项国家级、省部级竞赛奖项。

为积累实战经验,我先后获得三家大型水利企业的实习机会,在项目实践中打磨水利工程设计能力。同时,牢记导师“科技发展应服务农业民生”的教诲,我加入寒地黑土生境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导研发可拆卸式测控一体化农渠闸门,该成果荣获全国大学生农业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并申请2项发明专利。

总书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嘱托时刻鞭策着我。未来,我将扎根东北黑土地,以抗冻防渗技术为“犁”,以冰雪融水智能集蓄系统为“铧”,让每一寸黑土都能实现智慧感知,每条灌渠都拥有破冰创新的科技基因,用专业力量守护“中国饭碗”,书写寒地水利事业的崭新篇章。

生涯寄语

我是来自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水利专业的学生,我想要成为一名智农水利工程师。在备赛过程中,四次实地调研,六场行业访谈为我带来一场职业认知的“破茧之旅”。使我深刻认识到,掌握知识技术只是基础,如何“走出去”——将现代技术与农业水利实际需求相结合才是关键。大赛促使我从知识积累转向思维拓展与实践能力提升,更坚定了我成为复合型“新农人”的目标。

在职业探索与成长的历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三个重要的实践准则:

第一,保持敏锐洞察,践行知行合一。通过走访农业龙头企业、与行业专家深入交流,我深刻认识到,智慧农业水利工程师的核心能力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培养这一能力,我一方面主动拓宽问题捕捉渠道,从现实观察、文献研读、学术研讨中挖掘有价值的议题,通过广泛阅读与深度思考,将灵感转化为科学问题。另一方面,在研究遇阻时,坚持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不断锤炼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第二,秉持稳健心态,注重厚积薄发。职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唯有戒骄戒躁、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我始终相信,扎实的专业基础、对细节的精准把控以及持续的经验积累,是实现突破的关键。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沉淀,往往能在关键时刻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以实践为导向,拒绝空想空谈。在职业规划初期,我也曾陷入迷茫,而真正投身企业实习的经历,让我找到了职业锚点。这让我明白,再好的构想都需要实践检验。我坚持“做中学”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验证想法、积累经验,正是通过不断实践,我才能获得更深刻的行业认知与专业成长。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无论是辛勤耕耘的汗水,还是孤独奋斗的眼泪,都不会被时间遗忘。在追梦路上,愿我们都能抱着“尽吾志也”的心态去做每一件事,事成则坦荡,事不成则无悔!